<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365bet官方网站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总领馆信息
        2011年中德关系回顾

        2012-01-06
         

        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风暴在席卷美国后,强劲之风在欧洲大陆也掀起层层波澜。在冰岛宣布国家破产、欧盟四大成员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陆续爆出严重赤字危机后,拯救欧元的计划相续应运而生,其中欧盟最大成员国、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以及作为欧洲经济大国的德国在“铁娘子”默克尔的领导下,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拯救欧债危机过程中,发挥出异常凸显的作用。在历经40年分裂和再度统一20余年之后,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开始再度叱咤欧洲风云。与此同时,远处亚陆的中国在持续实施“改革开放政策”30年后,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的改革陆续出台跟进,国家整体稳中求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也成为独秀一枝,引起世人重视。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也从原来较为负面的“崩溃论”、“威胁论”、“竞争论”逐渐转向“合作与竞争论”。

        2011年的中德关系在此背景之下,可谓是风和日丽、硕果颇丰的一年。尤其是2011年6月底两国开启的政府磋商机制,为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增进沟通与理解、加强互信与合作,翻开了一个崭新篇章。共有13名部委最高领导随同国家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此次为期两天、10名德国内阁部长参加的中德首轮政府磋商会议。会议期间,双方达成八项重要共识,发表了首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新闻公报》,并签署了近20个合作文件,涉及政治和经济、环境与社会问题以及科学、教育、文化与媒体三大领域,会议的规模、议题和效率,均达到了历年之最。德国目前与七个国家建立了类似机制,其中五个在欧洲,另外两个是以色列和印度。对于中国,这是迄今首次与外国政府建立的政府磋商机制。

        纵观近40年来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既有风调雨顺之时,也有摩擦风雨之季。多年来,双边关系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与两国各自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此外,不同时期国家的自我认同与国家利益,也对此产生着影响。同时,竞争性的德国政体造成执政党的不断变更,新上台领导人所代表的政治理念、治国方针与对华政策,也阶段性地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挑战与机遇。1972年新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的翌年,联邦德国在时任总理勃兰特“通过接近寻求转变”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迄今,双边关系经历了初期的慎重小心接触、快速发展、短暂冷却、再度恢复与发展、反思转变至现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六个不同阶段,跌沓起伏,却又不断延续和提升。目前,虽然中国早在1993年引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及2010年分别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但中欧及中德之间因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依然存在着诸多差异与矛盾,其中包括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未赢得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肯定,长达愈20年的对华武器禁运也始终未取消等信任与认同问题。因此,在业已建立的逾30个不同类型的中德双边高层对话机制之外,今年六月新设立的最高一级的政府磋商机制充分反映了两国对于双边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视,以及旨在促进两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平等协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积极促进双边各领域的合作、争取互利共赢的决心。

        回眸即将过去的一年,总的看来在政治方面,6月末温总理率领大型政府代表团赴德参加首轮中德政府磋商会议,以及1月初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及11月中旬政协主席贾庆林率大型代表团访德、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与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于4月及12月分别在北京和柏林举行首轮及第二轮中德外长级战略对话等一系列高层互访与对话机制的有效发挥,为促进两国政治互信、沟通与理解增添了契机与活力。同时随着合作议题的扩展与呈新,从双边的政治合作拓展至区域、乃至世界经济金融治理改革、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和联合国改革等,显示了两大世界经济体在全球、地区和双边政治方面,相互关注点的接近与多方面共识及相近观点的存在。

        在经贸方面,首轮政治磋商会议期间签署的双边协议中依然将经贸合作视为双边关系的基石与核心,签署的合同有逾一半涉及于此,总金额达到了150亿美元。在政府磋商会议前,温家宝与默克尔还共同出席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温总理发表了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演讲。多年来,中德经贸关系一直快速持续发展。目前,德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商和技术引进来源国。中国自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德国在欧洲境外最大及全球第六大供货商。1972年德国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值仅为2.7亿美元,2010年已高达536亿欧元,并比前一年增加了43.9%;同时,2010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比前年同期增加近35%,高达765亿欧元,由此多年来的双边贸易逆差也有所缓转。今年前9个月中德贸易额为1270亿美元,预计全年总额将超过2010年。

        为了抵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中德经贸合作,首轮双边政府磋商会议作出了至2015年中德贸易增加至2800亿美元的决定。此外,为了促进中德企业在双方国家的投资,中方决定设立金额为20亿欧元的贷款项目。迄今,德国是我国第十大外资投资国,有愈7000家德资企业在中国落户,其中大众汽车和西门子等公司已成为在华家喻户晓的德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今年我国开始实施旨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德合作的重点也开始拓展至循环经济、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医药生物技术、基本设施、农业与社会等领域,由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得更为广泛的德国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所利用,并同时促进德国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在文化领域,在续2008-2010年“德中同行”、2010年“中德科学年”活动之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4月在修缮一新的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的《启蒙的艺术》展。这个在两国首脑倡导下由德国三大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大型展览,是迄今中德之间最大规模的合作展览项目。虽然在德国艺术史上确切来说并无“启蒙派”,更没有“启蒙的艺术”这个概念,然而类似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源于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围绕“人何以成为人”这一问题,对于德国社会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产生了持续性的积极推动作用。本次《启蒙的艺术》包括“历史的诞生”、“科学的视野”、“回归自然”以及介绍对欧洲启蒙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中国元素的“他乡与故乡”等九部分。在近2700平方米空间展出的579件艺术品,时间上从18世纪一直延续至现代的艺术世界,类型上包括了绘画、雕塑、图书、服饰、家具等十几个门类,涉及的人文思想家有歌德、席勒、伏尔泰、洪堡、康德、卢梭等。展览基于“对方的文明值得尊重,值得学习”这一宗旨,伴以多样化“启蒙之对话”论坛等活动,为中国公民了解德国近现代艺术的精华和德国崛起之人文精神的演变,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2012年,中德双方将共同庆祝建交40周年。届时中国将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同时担任2012年以“绿色与智能”为主题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伙伴国。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建设文化国家的新宗旨,无疑为中国在德国积极展现我国综合国力、现代工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提供了良好基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德国理解中国,让中德更好地互利合作,为世界和平、全球经济的复苏与两国的蓬勃发展共同努力,这既需要一定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同时也更为急迫地需要基于一定共识与信任之上的两国文化软实力的充分发挥与互补。

        (作者:孟虹,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