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泡沫为何不会破裂 |
2010-08-01 |
迪特·维尔穆特
中国国家领导人显示了其能力:及时为过热的中国经济降温,德国从中获益。 几年前,所有人都坚信,世界经济的命运取决于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心情。如要预测本国的生产,首先要猜测美国的动向、美联储下一步将做出什么决定、以及美国的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反应,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现在,这一角色已被中国取代,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进口的工业产品同比增加了50%以上,其中原材料、能源更是增加了80%。就绝对量而言,中国进口商口仍无法和美国相比,但按欧元或美元计算,其年增长量已超过美国。 中国决定原材料价格走向和工业国家出口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德国外贸而言,中国是决定性的角色。幸好德国的产品能够在这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上获得成功。最近,德国对华出口已经超过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和荷兰对华出口总合的40%,也明显多于中国向德国出口。 问题在于,中国能否一直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我们可否相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如此。如今出现了一些中国经济可能已形成泡沫的征兆:过多投机性投资、过少利润导向性投资。一旦泡沫破裂,整体经济增长可能受到长期沉重打击。最危险的是通过信贷过度投资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暴跌将导致投资者的负债远远高于市值。 今年,中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得到纠正。去年底,股市泡沫看似已经形成。根据收益率估算,2010年沪市市赢率将保持在15.5至16倍的相对温和水平。日本股市泡沫破裂前,超出沪市市赢率3倍以上。中国股市下跌20%的主要原因是再次收紧的货币政策。给市场降温和避免形成泡沫的目标已经达到。同时,为了防止经济降温过度,中国政府和央行已经再次转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的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手段高超。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依然有效。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负债率低,储蓄率接近50%,没有资金短缺问题。当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债券市场的各种大规模投资,难免会犯错误,但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今后几年内,中国还能够实现8%-10%的增长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市场原油、钢铁、铜、镍、铝和水泥的价格下降。在可预见的未来,东亚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仍将是拉动德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许多人并不特别喜欢中国,因为中国实行一党制,甚至“专制”,经济增长带来环境恶化。但是,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的最新数据,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按人均计算,其能源消费仅为美国标准的1/4。 作者系德国维尔穆特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主任 (选自2010年8月1日《世界报》网络版,夏晟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