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没有对美中关系嫉妒的理由 |
2013-06-10 |
欧洲正在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这一背景下,中美举行首脑峰会。欧洲表现的坦荡中,是否暗含了几分酸楚与嫉妒?
中美峰会期间,相遇的两位是实力基本对等的伙伴,但他们同时又是对手。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中国是第三号,排在第二位的是欧盟,如果将欧盟27个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加在一起的话。中国清华大学政治学者阎学通教授说,中国认为,一个由北京和华盛顿两大巨头制定发展方向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它将是未来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不会再有比这更重要的双边关系。"阎学通是在不久前伦敦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个论坛上发表这段论述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安全顾问多尼伦(Thomas Donilon)在白宫的一次新闻会上强调,美国今后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地集中在亚洲和中国。这一背景下,欧洲是否开始担心有被甩掉的危险,即美中紧密合作的程度将超过美欧?太平洋的地位超过大西洋? 欧中关系没有可比性 欧盟议会德国自民党籍议员拉姆斯多夫(Alexander Graf Lambsdorff)认为没有对美中关系产生嫉妒的理由。他说,美中关系,美欧关系,两者中谁更重要,很难定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关系。"美国同中国在亚太地区是政治地缘意义上的对手,美国在那里同日本和韩国签有双边安全协定。中国对该地区当然有着自身的利益。在南中国海就存在着多项有关领土主权的冲突。从这层意义上讲,美中关系要"密切"得多,但它同欧中关系不能同日而语。 欧盟议员拉姆斯多夫
拉姆斯多夫对德国之声表示,同美国一样,欧盟与中国也保持着活跃的经济关系,"我们也有外交关系,但我们还进行着法治国家对话。我们明确表示,不同意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能直接同美中关系进行对比。" 官方层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Jose Barroso)也当众表示,没有理由向美中投去嫉妒的目光。去年举行欧中峰会时,巴罗佐曾喜于言表,"应该说友谊诞生了:欧中关系告诉人们,在一个多极世界上两大伙伴怎样合作。这一关系堪称典范。"布鲁塞尔的外交官认为,欧盟刚刚对中国进行了关税惩罚,这当然于事无补,但贸易战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双边关系,况且美国也向中国的光伏产品施加了惩罚性关税。 "不会以欧洲为代价" 欧洲有人担心,美国调整军事与财政资源的"再平衡"政策,会偏向亚太一方,从而忽略大西洋一侧的欧洲。美国国务院驳回了这类担心。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今年二月拜访新上任的克里国务卿(John Kerry)时,东道主表示,"奥巴马总统计划的调整政策决不会以欧洲关系为代价。我们将同欧洲进行更多的合作。在这一意义上,欧洲历来是一个可靠伙伴。奥巴马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坚定支持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与投资协定,不是没有理由的。"至少国务卿克里上任伊始的国外之行没有前往亚洲,而是欧洲。 克里同李克强
欧盟议会的外交专家拉姆斯多夫赞同克里的说法。他补充道,美欧正在努力展开的旨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是一大进步。它将进一步加深现已相当密切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大西洋两岸关系。 拉姆斯多夫说,"这是一次相互融合世界两个最大经济区的尝试。如果这一巨型项目获得成功,它将为美国和欧洲都带来经济增长的机会。"另一方面,美国更多地关注亚太地区也纯属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一直是一个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美国总统密切关注中国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人自然地看待这件事。此外,中国正在崛起,有必要设法同它进行合作。" 欧洲是行动迟缓的谈判伙伴 从中国的角度看,与美国谈判比同欧盟谈判要简单一些。在华盛顿,只有一个谈判对手,一个总统。在布鲁塞尔,面对的是27个成员国,不久将变成28个,而他们之间经常利益不同,愿望迥异。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希望整合这一局面,她于不久前访问了中国。在同中国履新领导人会谈后,她在北京对媒体的谈话中完全隐去了棘手的议题,而只是说,希望在未来数星期以及数月内看到进步,她把重点放在城市规划、农村经济以及绿色发展等领域。即便是在贸易领域,欧盟成员国也立场不一。刚刚启动的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惩罚关税,只得到欧盟少数成员国的支持。欧盟内部的不团结都会给谈判对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带来各个击破的机会。拉姆斯多夫说,"如果我们被对方各个击破,便不能责怪对方。如果成员国明智地相互合作,维护团结,别人便不会轻松攻克欧盟。我希望,在这一点上,欧盟能够取得成功。"虽然人们高调赞美美国与欧盟的贸易协定,但事实上,即便这里,取得的一致也很有限。谈判开始的数天前,27个成员国就谈判授权的细节还没有定案。 阿什顿同王毅 虽然有美国政治家的信誓旦旦,有欧洲专家的理性分析,但欧洲人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还是心存芥蒂。西班牙《国家报》本周将这种忧虑做了以下总结:"美国与亚洲结盟将改变世界版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是编织贸易关系网络的一部分。太平洋将成为21世纪的'我们的海洋'。它的意义将类似当年古罗马在地中海的地位。"《国家报》还写道,不仅如此,拉丁美洲也将逐渐向亚洲太平洋偏移。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作者:Bernd Riege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