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365bet官方网站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德国是令中国新政府非常感兴趣的伙伴

        2013-05-27
         
                       
         
            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认为,欧盟缺乏统一的对华政策,在处理贸易分歧上过于冒进。但显然中国已将德国视为对欧政策的轴心,要解决与布鲁塞尔之间的问题,绝对绕不过柏林。

        德国之声:李克强即将到访德国。这也是这位中国总理上任后访问的首个欧盟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德国是不是在欧洲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

        桑德施耐德:可以这么说。中国已经很明确地把德国视为欧洲的重心所在。在应对欧债危机方面也是如此。德国是中国全世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先进的技术很吸引人。中国人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过去几个月乃至几年里,德国政府在许多国际议题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大。这一切都使德国成为一个令中国新政府非常感兴趣的伙伴。

        有人说,德国和中国之间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其他国家担心,这种"特别的"的德中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您刚才也提到,北京将柏林视为欧洲的一个中心角色。中国官员曾经说过:"要想在布鲁塞尔办成什么事儿,首先得去一趟柏林。"如何理解李克强此次访问在柏林-布鲁塞尔-北京之间的这种三角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要想在布鲁塞尔办成事儿,得先去一趟柏林,这并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感受。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是在人们心目中德国之重要性日益提升的体现--不仅在欧洲,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假如布鲁塞尔因为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感到不悦,那么这既不是中国的错,也不是德国的错。问题在于,布鲁塞尔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方面没有做好自己的功课。如果讽刺一下,可以这么说:欧洲奉行着28种不同的对华政策。每个欧盟成员国都有自己的路线。欧盟的对华声调是格外温和的。但这当然也给了中国机会,不断地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逐一博弈,以达到符合自己利益的结果。我再强调一遍:对于这种现状,人们可以批评,可以遗憾,但中国并没有做错,错在欧洲,因为它不能建立一个共同的外交政策。

                                                           桑德施耐德教授

        一年前,李克强曾经在《金融时报》撰写文章,表示中国希望欧洲统一、强大、繁荣。如果中国面对一个分裂、不和谐的欧洲反而能够如鱼得水的话,他的这番口头表白又是不是真心的呢?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最起码其真心成分应该和欧洲方面对中国做出的类似口头表白差不多。在全球权力政治格局下,中国显然是不愿意只同美国乘同一船。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有效的全球多极化格局符合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眼中,当美中两个大国发生冲突的时候,在必要情况下欧洲这个伙伴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默克尔总理据说和前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私交不错。现在新的总理上任了。国家政要之间的良好私人关系对国与国关系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影响很大。过去有过很多的例子可以证明,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紧密私人关系对德国外交政策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越基本政治方向的差异。历届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之间的融洽关系就是明证。与俄罗斯或者美国总统的关系也是如此,这当然也适用于对中国的关系。国际政治不是一个排除人为因素的事件。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需要谈判或者解决问题的两个人,原本私底下关系就不错的话,最终的结果肯定要比在两个人水火不相容的情况下好一些。

        谈到"解决问题":李克强来到柏林后,肯定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处理。比如欧盟对于中国补贴其光伏产业的指责,还有最近宣布的对华为和中兴启动调查等等。双方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还是说他们根本不会提上议事日程?

        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即使德方不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中国总理也会主动谈及这些问题。这也是双方会谈的众多议题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其他的可能是涉及叙利亚或者伊朗,可能与资源或者知识产权有关,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上述几个针对中国的欧盟贸易政策具体动议,显然并不被柏林方面看好。仅仅依据一家德国企业的倡议(虽然这样的诉求非常令人理解),就对中国提出非法补贴的指控,这样的做法显然过于草率鲁莽,就好像欧盟内部的太阳能产业没有得到过补贴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或者说类似欧盟的国家联盟组织--对自己的经济体进行的扶植和补贴力度能够赶得上欧盟。这本来就是个非常艰难复杂的争议局面。如果中国对此以牙还牙,那么媒体炒作的所谓贸易战也许就会成为现实。若真走到这一步,只能说既不符合欧盟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利益。我们只能希望,在布鲁塞尔的官僚队伍中,能够多一些真正懂行的专业才干,如今的情形看来并非如此。

        您刚才提到,两国政府首脑在柏林的会谈中可能会谈到伊朗、叙利亚等国际议题。不久前,中国刚刚分别邀请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前去访问--而且几乎是同时。这不禁令人猜测,中国是否会加强在中东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会出现新的导向?因为到目前为止,北京一向习惯于采取所谓"韬光养晦"的姿态。

        您说"到目前为止",这是很有道理的。中国的确一直在外交上相当克制低调,而且这也符合其利益。但是近年来,我们能够在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看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能够连续几十年实现经济如此迅猛的发展,并取得像中国这样的成功,那么这种经济上的成就迟早会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甚至是军事实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性的利益所在。也就是说,这个国家会变得越来越主动,它会关心很多国际议题,以服务于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要慢慢地适应一个在国际事务中逐步发挥越来越主动作用的中国,以其固有的实用主义方式。当我们邀请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明白一点,即使中国履行国际义务,也并非一定要以遵循欧洲或者美国利益的方式,而是会遵循自己国家的利益。

        这样我们也就谈到中国政府的新口号: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其实也隐含了很多民族复兴的意味在其中。这个所谓的"中国梦"背后隐藏着什么,对于德国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空泛模糊的概念,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解读,而且每个人多少都能够找到一点共鸣。习近平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国精英在过去几十年不间断的梦想。早在19世纪中国人就提出过强国梦,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取得任何成功。直到最近的三四十年,中国人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这些梦想提炼成一个词汇,首先是容易理解的,其次它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可以有助于促进国家的凝聚力--而执政合法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究竟中国要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梦",我们将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里拭目以待。这个梦的实现将具有军事性、政治性、经济性的元素,其中也许甚至会有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元素,值得我们西方人去研究--这与某一届中国政府对于"中国梦"具体如何定义并没有关系。

        (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是中国问题专家,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和东亚政治研究小组组长。

        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2013.5.25)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