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刊:中国改变海外投资战略 |
2010-11-21 |
德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在海外购买的企业股份和矿藏价值高达300亿美元。相反,中国政府认购的美国国债和其它债券降至230亿美元。 《经济周刊》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全面改变了迄今为止的做法。"那么,"为什么中国现在突然对实物财产的价值产生巨大的饥渴呢?"《经济周刊》接着分析道:"最经常提到的理由是,这是'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需求',这样的说法也正确。但是我们不应忽视,中国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与美元相比,中国的人民币估价太低,很可能低估了40%。纵观前几年的做法,可以预计,中国政府将使绑靠美元的人民币每年升值2%至3%。 "鉴于目前美元的弱势地位,中国认为,继续投资美国国债和其它绑靠美元的有价证券已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每年获取的红利会被美元贬值抵销得一干二净。此外,北京十分担心美国政府的债券偿付能力。这样,最好押宝在设备硬件上,即使美元继续下跌,硬件也有可能保值、甚至升值。" 量化宽松政策促使中国加快动作 《经济周刊》指出,美国央行美联储最近决定,向美国政府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这一量化宽松政策"等于开动了印钞机","进一步减弱了美元的吸引力,使中国加快了向硬件财产投资的速度"。这将对美国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把投资重点从国债转移到实物的举措无论如何都将使美国受到必须提高利率的压力,这是因为对国债的需求减少后,其行情下跌,相反红利和利率就会随之上升。但利率上升又会使得经济更加难以增长。这正是中国对购买美国国债采取有节制的态度而引发的'中国效应',美联储购买国债可以使这一'中国效应'暂时失去光泽。 "目前,中国政界试图在合理投资和保障美国经济充分健康发展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美国接受中国的出口商品。但是,由于中国在扩大国内市场、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这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减弱。" 新五年计划欲减少出口依赖 在向海外企业和设备进行投资的同时,中国也大量投资原料矿藏。《经济周刊》列举了在海外投资石油、天然气、铜矿等资源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后写道:"明年年初,北京政府将通过新的五年计划,计划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推动消费、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提高国内工资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斯基索斯说,这会对原料需求起到'刹车'的作用,但中国将继续投资,以保障供应,因为目前原料不足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今后几年,原料竞争将加剧,因为其它新兴国家的经济正在奋力向前,这些国家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同样拥有巨额美元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