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开始注重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
2010-10-12 |
一村一品 埃森杜伊斯堡大学教授黑伯勒(Thomas Heberer)是德国少数每年赴中国实地考察研究的专家之一。在过去5年里,他访问了中国贫困省份的13个县,中国人开发贫困地区的花样百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花样叫"一村一品",黑伯勒解释道,这意思是,"每个乡,每个村,都至少必须开发一种产品。" 这个"品"可以是茶叶,可以是烟草,也可以是用于旅游业的传统风格的房子。对这样的项目,中央政府出资是慷慨的。总量达4600亿欧元的景气计划中,最大那部分也是给予落后地区的。成果是值得骄傲的,"收入在过去5年里翻了3倍。" 现在达到了年平均收入约5000元,相当于500欧元。可是,尽管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这个数量仍仅相当于中国城市里的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差距与潜力 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的剪刀差在过去30年里越变越大。受益于中国经济奇迹的首先是中国南部和东部的沿海地区。内地气喘嘘嘘地拉在后面。10年前,中央政府启动了开发西部的计划,以求把投资吸引到西部去。成就有限。 沿海地区的城市给北京政府提供了间接的帮助。他们为提高工资而罢工,他们也达到了目的。发达的中国城市的收入今天已经相当高,以至作为区位优势的廉价劳动力已经失去了吸引力。Uniplan公司的董事长布吕厄(Christian Bruehe)说:"广东省现在已经太贵了。"该公司数年前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诞生地广东深圳开出了子公司。如果是今天开子公司,他说他会选择其它地点,"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待在中国,但我们会移到中国内地去,无论如何。" 走向中国西部 一些德国公司还在向中国西部投资问题上观望着,而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启动。这家总部在路德维希斯哈芬的康采恩要投资36亿欧元,在有3300万人口的中国西南城市重庆立足。巴斯夫集团董事费尔德曼(John Geldmann)介绍道:"我们要在那里建塑料厂,生产聚氨脂。中国的增长现在移到了内地这些地方,这可以让不生活在沿海的大量中国人也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得益。" 至今,西部对中国全国经济产值的贡献只占17%。不均衡的发展和收入分配被中国人自己视为社会安定的头号干扰因素。北京最高领导层那里已经响起警钟。因为,稳定受到干扰,就会危及共产党的统治。为了让落后地区跟上发展,北京从2008年年大大增加了对那些地方的投资。今年计划投入的总额约为800亿欧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德国企业,比如西门子公司,正可以从中得益。 中国问题专家黑伯勒认为,参与中国经济相互追赶浪潮的,并非一定要是大型康采恩,"中国的农业对合作有着决定意义。这涉及的既包含农业机械,农业技术,也包括对农民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对农业工人的培养,包括在环境领域。" (选自2010年10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