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副总理访德期间接受德国《商报》书面专访 |
2016-11-25 |
日前,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接受德国主流媒体《商报》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德国反对中国收购的情绪越来越高,比如最近的爱思强和欧司朗收购案。对于不断增长的质疑,中方如何回应?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有意愿、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走出去”,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本着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开拓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要求企业依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增加当地就业,履行社会责任。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投资并购德国企业,比如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不仅保持了德方企业管理层和就业岗位的稳定,而且为企业带来新的资本和市场渠道。这种合怍实现了互利共赢。 但德国对于被买空的恐惧仍在上升。 近年来中国对德投资增速很快,但中国占德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还不到1%,所谓“买空德国”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当前德国在华企业达8000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中国在德企业2000多家,投资总量为75.5亿欧元。中德双向投资更加平衡、多元,对两国经贸合作而言,只会带来更多裨益。 中国仍将保持开放吗?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绝不会关上。中方正在推广和试点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吸引外资制度,并将继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外资在中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您对针对钢铁的反倾销税感到担忧吗?如果欧盟和美国真的引入反倾销税,中国将作出什么反应? 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需求萎缩是钢铁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把当前欧洲和美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难归咎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补贴出口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公正的。 您具体指什么? 滥用“反倾销关税”等贸易救济措施无助于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钢铁产业发展问题,反而会助长贸易保护主义,引发贸易战。中国政府化解过剩产能的态度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 您指的是哪些具体措施? 近3年来,我们已通过一系列措施消化了近1亿吨的钢铁过剩产能,今年还将减少4500万吨。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有更多的经济体采取符合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的积极措施,共同为处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做出贡献。中方也愿以开放包容、积极合作的心态与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各国研究探讨解决途径。 双方围绕收购爱思强等德国企业的分歧会不会损害中德关系? 中德两国在经贸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深化,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德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在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问题上,因为两国同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也都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者,都深知“合则两利,斗则皆损”的道理。 但总归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当然,再好的伙伴也会有分歧甚至矛盾。有了分歧,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在化解中欧经贸争端和摩擦问题上,中德之间曾有过很好的合作,也有过成功经验。相信双方能通过对话沟通妥善处理双边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您希望在哪些领域加深合作? 当前,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良好,两国高层交往非常密切,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取得丰硕成果。中德在二十国集团三驾马车框架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杭州峰会成功举办。 双方在政治领域外会有更多合作吗? 2016年是中德青少年交流年,自3月份两国元首共同为交流年揭幕以来,双方6万多名青少年参与交流,成为两国人文交流新亮点。我此次赴德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并出席两国人文交流活动,就是要落实今年以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特别是在科技、教育、青少年和足球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德应该如何加强在体育领域的合作? 推进中德在体育特别是足球领域的合作交流是我此次访问的一项重要任务。德国是世界足球强国,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两国领导人都重视这方面的合作交流,双方体育界、足球界将签署多项足球合作协议,涵盖领域很广。 包括哪些方面呢? 这些协议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合作,也包括了职业联赛交流、青少年球员培养、国家队互访、教练员培训等具体合作。两国足球业内人士还将举行中德足球发展论坛,共同为促进双方足球交流合作出谋划策。中国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中德两国还可以围绕这一领域加强合作,不仅是竞技层面,还包括全民健身、市场推广、设施建设维护、赛事举办、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刘副总理,感谢您接受此次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