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365bet官方网站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2013-04-02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是这个名称是如何而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其实,这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而他的名字叫李希霍芬。
                                

                直到1854年,日本帝国经历了多个世纪的闭关锁国状态,美国成功地在这一年和该国签订贸易协议。1860年的普鲁士政府生怕落后,作为回应,也派出一支考察队。该考察队身负完成和中国、日本以及泰国签订贸易协议的任务。当时还很年轻的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之后世界闻名的地理地质学家也是这支考察队的一员。

        远征亚洲

                                                   "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于1833年在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厄(oberschlesischer Carlruhe)出生。自幼就对地质学着迷的他毕业于柏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很快他便渴望前往他认为极富探索价值的东亚。1860年普鲁士派往东亚考察队成立的正是时候。考察队经历数个星期的航海后终于到达福尔摩沙、摩鹿加、菲律宾群岛及爪哇岛并稍作休息。1861年底当普鲁士考察队的队员们从曼谷启航回家时,李希霍芬却没有上船。

            他另有路线计划:他想途径西伯利亚返回普鲁士。这个冒险的想法却未能实现。因为他欲途径的路上突发多起起义事件,想要顺利这些地方通过几乎不可能。李希霍芬彻底改变路线方向而前往了美国加州,并于1862年至1868年期间暂留在这片新大陆上。然而,其它目的地却更加吸引他。在和一位同事聊天中,李希霍芬找到了他的任务:探究中国。他认为中国在当时所有的知名文明国家里是人们最少探究的国度。

        从广东到蒙古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希霍芬开始了一次让他最终声名大振的考察旅行。1868和1872年之间,他在中国共旅行7了次,途经当时中国18个省的13个。 路上惊险重重,当时的中国起义四起,外国人在最好的情况下被看作是稀有人种,如果倒霉的话甚至会受到攻击,更别说李希霍芬一句中文也不会讲了。

            李希霍芬多年在中国的考察成果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他以绘画的方式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从西部的西藏高原到东部的贸易大都会上海,从北面的蒙古到南部诸省,李希霍芬的足迹遍布全国。路过的山脉和平原他也一一画下并从地质学的角度潜心研究,风和天气对土壤影响同样也是他考察的内容。

                                        

        “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  

         

        研究到底

             比起对动植物的研究,李希霍芬更加关注人文。就像在一本考察队的手册里描绘得那样:"他的脖子上总是用绳挂了一支长长的铅笔",李希霍芬就是这样记录在中国所经历的一切。即使自来水笔被烧坏了,也无法阻止他研究到底,并出版《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最终,他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最古老的贸易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随后,李希霍芬却又接到另一项考察任务。普鲁士政府希望他能找到中国的地下宝藏的位置及其开采方式。李希霍芬在江西景德镇东北部的高岭山一带探勘陶瓷原料,并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命名高岭土,从此高岭之名传播国外,高岭土是世界第一种以中国原产地为通用名称的矿物。

             李希霍芬在中国逗留了12年,1872年他才回到普鲁士。可能除了着名德国学者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之外,无人能像李希霍芬一样探究了如此之多的地图上的空白地带。在祖国等待他的是荣誉和名气。他出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和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在遥远的中国甚至有座今天叫祁连山的山脉是以他的名字命名"Richthofen-Gebirge"。他也积极为扩张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做宣传。对古老的中国来说李希霍芬的发现却是它衰落的开始。中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成为被殖民列强进行经济剥削的土地。1905年10月6日,李希霍芬在柏林逝世。

        (作者:马克·冯·吕普克)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