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从肉食店老板到“人民友好使者”的传奇故事
今年,德国人嘉斯先生又在中国出版了一本新书《在雷神与巨龙之间: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他在前言中写道:作为一个家庭父亲和一个手工业主,作为一个业余乐师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莱茵普法尔茨人,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的生活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中国,它和我究竟有什么干系?然而,如今这一切竟然都发生了,我把它看做是上天给我的一份独一无二的恩赐。这一切,都归因于在瑞士伯尔尼高地度假期间与一些再陌生不过的人的一次偶然相遇。1981年,在伯尔尼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的巧遇,成了后来整个故事的起点。而正因为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它也必然要导致独一无二的结果。
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给与《在雷神与巨龙之间》一书以高度评价,他在书中序言写道:“卡尔-海因茨·嘉斯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真诚支持和帮助中国的一位国际友人。嘉斯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他以朴实的言语,生动描述了许多他亲历的真实故事。包括他与杨得志将军巧遇的经过和两人友谊的发展过程;他作为德国企业顾问在中国经历的艰辛和乐趣,他为中德友谊作出的业绩和遭受的挫折。”
此外,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前会长陈昊苏、德国巴斯夫公司前总裁尤尔根•汉斯布雷希特也特为本书写了序言和结束语。
嘉斯先生何许人也?为何用中文出版书?又惊动了这些名人纷纷写序?——这是个长长的充满了传奇的故事……
嘉斯与杨得志将军的奇遇
1940年卡尔·海因茨·嘉斯(KarlHeinzGass)出生于Rheinland-Pfalz一个普通铁路工人家庭。他的前40年都是平平凡凡渡过的。像他那个时代许多家境贫寒的年轻人一样,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是做了肉铺学徒,21岁时通过了屠宰师考核当上了技师。之后他又自己开店,娶妻生子,过着平静的小康生活。如果没有那段奇遇,他的一生也许就这么过了。1981年一次偶然的奇遇,给嘉斯先生打开了一扇大门,从此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嘉斯先生和妻子在瑞士度假。他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时,坐在临桌的是杨得志将军及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有陪同的瑞士驻华大使。瑞士驻华大使举着酒杯说祝酒词,偏巧瑞士也说德语,要是说个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啥的,嘉斯先生还未必听得明白。大使说:我们瑞士虽是个小国,但是是民主国家,瑞士是西欧稳定的保证。这话说得有点大,没想到临桌有耳啊。简单豪爽的嘉斯先生不干了,他脱口抢白道:“瑞士是民主国家不假,但瑞士不是西欧稳定的保证,西德才是西欧稳定的保证,如果西德倒了,你们瑞士还能不倒吗?”这话说得可太咄咄逼人,翻译如果把嘉斯的话忽略不译,这事也就过去了,可翻译忠于职守把嘉斯的话译成中文。中国代表团中几个成员拍手笑了起来。当时嘉斯并不知道在座的有杨得志将军,事后他从当地报纸上才知道那位穿军装的老人的身份。杨得志将军(1911生,1994年去世,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已经70岁,两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男人就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交往。嘉斯还参加了杨得志将军的葬礼。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很适用于嘉斯先生,如果换另一个性格矜持内向的人,就不会贸然插言临桌的谈话,更不会有接下来的举动了。嘉斯回家后翻箱倒柜地找出他爷爷和叔叔二战时的老勋章,装在小纸箱里送到邮局,没有地址也没有邮编,收信人一栏写上“北京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邮局工作人员好心劝告,这样地址不详恐怕寄不到,但嘉斯先生还是坚持就这么寄出去了,花了12.8马克。五个星期之后,他接到了中国住西德大使馆的电话,大使夫妇来看望嘉斯先生并带来杨得志将军给他的信和礼物。
1986年,嘉斯先生收到杨得志将军的邀请随巴登-符腾堡州肉食企业代表团访问江苏。参观了许多屠宰场和肉食加工企业。嘉斯看到当时中国的肉食加工方面还挺落后,他写下了十点建议。当他回到北京和杨将军一起吃烤鸭时,不仅给杨将军看了他全家的照片,还把他写下的十点建议交给了杨将军。两年之后,嘉斯先生所提的十点建议中有八点得到了落实。在以后多次的中国之行中,他理解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度,他的中国朋友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接见过他。前驻德大使梅兆荣也是嘉斯的好朋友。
他帮助德国中型肉食企业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互相访问交流,他家里就住过中国肉联厂来的普通技术人员。嘉斯先生的夫人对中国人也很友善,可惜已于1994年去世。他们家到处有中国情结,门前的汉白玉小石狮,底座上用中文刻着“嘉斯”二字,他还专门将一间房间命名为“红色小屋”,里面收集的全是有关中国的书籍。
至今为止,嘉斯先生已经去过中国两百多次,他常下榻的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没有人不认识他,从大堂经理到普通服务员,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嘉斯先生也去过西藏、青海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不少磨难。80年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住宿条件也不好。打国际长途要提前一天预约,还时常说不了几句就断了,他有时两三个星期都和家里联系不上。有时候他和工作人员在中国出差,20天马不停蹄地走访12个城市。每一个旅馆的房间都不同——从照明灯到刮胡子的插头,有时候旅馆房间的门都不能锁上,还得用裤带来代替。有一次在厦门40摄氏度高温下为飞往香港而等了13个小时,起飞之后遇到了强台风,在飞机的颠簸中孩子们哭喊,妇女们祈祷,有些旅客被弹跳到天花板。抵达香港着落时,这个老机场又被淹没在水里,不得不在机舱里静坐2个多小时,直到来一辆机场客车把乘客接走。
2005年3月30日,嘉斯先生被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称号,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杨建华少将(杨得志将军之子)等人参加了授予仪式。
用传奇的经历写出特别的书
1995年,嘉斯先生将自己的经历自费出版了《我的中国情》一书,今年他又写出了《在雷神与巨龙之间: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嘉斯先生表示,一本书中实在没法把他自己多年在中国的经历都写出来。当记者问他是否还想继续写下去时,嘉斯先生说年龄不饶人,他不打算再写下去了。他自己的企业已交给儿子打理。他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德中交流的事情。可惜儿子不像他对中国那样感兴趣,其他亲友也不理解他对中国的热爱。嘉斯先生幽默地说“上辈子我是个中国人。”
《在雷神与巨龙之间: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中文版已经出版,明年将出版德文版。关于书名,嘉斯先生写道:
“本书名为《在雷神与巨龙之间》,意指在我的故乡和我的第二故乡影响人们生活的两个神话角色。没有别的概念像这个比喻那样,能够恰如其分地形容作者奔走在东、西方之间的路程。我们的日耳曼祖先吧‘雷神’称为Donaer(或Thor),他是日耳曼最高神祗沃丹(Odin或Wodan)的儿子。从‘Donar’衍生出Donnersberg(雷山)即多纳斯贝格这个地名,这座山的脚下就是我的家乡丹内非尔斯(Dannenfels)。至于巨龙,就不必向中国人解释了,它象征中国皇帝的权力。龙作为识别的标志,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里依然享有极高的名声。”
(来源:华商报 作者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