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 ||
2012-11-07 | ||
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近日在柏林的办公室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他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成就让他印象深刻。他相信中国在新时期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德中两国间的交流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以下为采访问答。 记者:施罗德先生,今年是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这40年来,中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您担任总理期间,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您认为,中德交往取得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施罗德:我认为您说的很对——中国从来没有质疑过德国人对统一的渴望,反过来,没有任何一届德国政府怀疑过一个中国的政策。我认为,这是我们彼此间信任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发展良好关系的基础。同时,我们有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德国出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两国间学生和青年人的交流也十分丰富,目前有很多德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我自己的女儿就是其中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达到3万多人。青年人间的交流作用非常重要。近年来德国在中国举办的“德中同行”项目让两国的文化间交流更加频繁多样。 两国的关系不只停留在起主导作用的政治层面,或者与人民生活相关、带来就业岗位的经济层面,而越来越多地两国间人民相互理解层面进行。这是中德关系成功的基础。德国历届政府都坚持这几方面的原则。我相信,未来也会如此。 记者:欧债危机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您对欧洲国家应对欧债危机有什么建议? 施罗德:我相信欧洲能战胜危机。德国比其他欧洲国家开始改革要早,“2010年议程”的改革举措让德国提高了竞争力。现在有许多欧洲国家需要改革,这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欧洲央行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只有欧元区国家团结一致,遵守财政纪律,才能真正克服危机。欧洲要克服危机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是乐观的,欧元将继续是一种稳定的货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欧洲”和更多的融入。 记者:中国始终表示支持欧洲国家应对危机的努力,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作用? 施罗德:中国的表现十分负责任,而且不仅是在欧债危机方面。在雷曼兄弟公司诱发的危机中,中国作出了负责任的表现,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且坚持投资欧元区债券。凭我听到和读到的消息,中国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负责任的政策。 目前我们关心德国企业在中国享有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当然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我们还要努力,我对此持乐观态度。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我们也欢迎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德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必须从外国的投资中获益,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的投资。我希望欧洲对中国的态度能够更加开放。 德国个别企业以中国政府向太阳能产业提供补贴为由提出起诉,这可能会耽误太阳能产业的专业化进程。我们无法和中国在工资和工作条件方面竞争,但德国在纺织、机械制造等许多工业领域都是成功的。成功需要及早改变结构,进行专业化进程,我觉得太阳能产业也面临这样的任务。 记者:您曾多次访问中国,能否请您谈谈让您印象最深是什么? 施罗德: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中国成功带领4亿多人摆脱贫困,国际社会公开讨论时不该忘记这一点。我不仅去过北京和上海,我还去看过中国西部的情况。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成功,在西部的省份既可以看到古老的中国,也可以看到惊人的发展。此外,我很高兴看到,从十七大以来,环保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问题受到特别重视,希望这方面的工作继续推进。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您如何评价过去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您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待? 施罗德:中国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扮演了非常负责任的角色。中国的作用不只局限在亚洲。我刚才提到了在“雷曼兄弟危机”中中国的表现,这为稳定发展,克服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还提到了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这让中国的国内市场稳定,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巨大,这让出口型国家更好地度过了危机。我很高兴看到中德两国丰富的文化交流,我相信,由邓小平先生开启的改革开放政策会在新时期得到继续发扬。我还很高兴看到,在一些不愉快的个案之后,德国政府仍然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明确表明中国对德国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德关系将持续改善。我认为中德两国在科技方面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十分重要。年轻人互相结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生活状态。这样两国的交流就不仅局限在政治家、外交家和记者之间。我希望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发展农民工工会,此外我还希望,在德国企业前往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也能来德国。中德都是文化大国,我希望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能够继续深化发展。 采访结束后,施罗德欣然为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读者题字: 向一个重要民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创造的成就深表敬意,并对你们的热情友好表示衷心的感谢。 格哈德·施罗德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