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聋儿王”湖南10年演绎助残梦想 |
2012-02-18 |
中新网长沙2月15日电(唐小晴)高挑的个子,斯文的长相,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德国环球救助协会会员吴正荣已在湖南长沙定居近10年。因为默默帮助着许多中国聋哑儿童,他被众人誉为“聋儿王”。 “再过两个月,我在长沙就呆了整整十年了。”在位于长沙开福区湘春巷8号的“巴赫西点”面包店中,提起结缘长沙的经历,吴正荣就打开了话匣子。“来湖南前,我在台湾学了两年中文,所以普通话讲得还可以。”
今年41岁的吴正荣携妻杜雪慧于2002年来到长沙,开始了在湖南的助残之旅。谈到来中国的理由,吴正荣说,除了喜欢中国文化之外,还因为得知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的聋哑儿童由于未及时康复治疗,遗憾地丧失了语言功能。 2002年初,德国慈善组织在中国进行聋儿语言训练项目,吴正荣和妻子一起报名参加,义务帮助湖南聋哑人进行康复训练,并收集确认拟资助聋哑贫困学生名单。最初,吴正荣夫妇只在湖南省残联康复中心帮助聋哑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随着慈善项目的扩大,夫妇俩开始穿梭于不同康复训练中心了解受资助孩子的情况,以发现那些急需帮助的贫困聋哑儿。“在湖南范围内,项目已资助80多个孩子了。怀化、郴州、湘潭等地方的康复中心我们也去过。” 为改变更多聋哑人的命运,吴正荣想要用自身力量帮助他们。2011年4月,吴正荣盘下德国老乡转让的面包店,招聘培训聋哑人制作西点面包,妻子则为聋哑孩子进行言语听力训练。“当时只是想为聋哑人提供面包制作培训场所,后来觉得只做不卖,太浪费了,最后就由制作转为了经营。”开店后,通过自己掌握的信息,吴正荣相继让3名来自衡阳、湘乡及长沙的聋哑人,赴西点店学习,并培训他们成了西点师傅。“前三个月是培训期,学员没有工资,只有简单的生活费,成为师傅后,我就会给他们开工资。” 如今,长沙和湘乡的两名聋哑人正在“巴赫西点”中学习西点制作技术。据吴正荣介绍,她们不久便可成为西点师傅。“现在我的西点店生意不错,每天的顾客不少,获得的收入我将全部用于现在的两名聋哑人身上。” 吴正荣的妻子杜雪慧每个星期二都要定时去看望正在康复中心接受言语听力训练的儿童。在湖南开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笔者看到了这位美丽的德国女人,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其杜老师。“聋哑儿童的听力教学,越早戴助听器越好,训练得好会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说起她在这所康复医院资助过的孩子,杜雪慧自豪地说:“他们都很聪明,我非常喜欢和他们相处。有一个叫艾知星的孩子,在这里康复后,现在都已经读初二了,和正常孩子一样。” 吴正荣夫妇在湖南的助残之路经媒体报道后,逐渐被公众所知晓,很多人又称其为“洋雷锋”。越来越多的人也报名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在湖南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习汉语的德国学生伯乐妃,14日和杜雪慧一起前往康复中心做听力语言教育。她告诉笔者,今后她将留在中国和杜雪慧一起帮助聋哑人。“我现在的汉语还不是很好,相信以后会更好,这样我就可以和孩子们沟通了。” 10 年的时间即将过去,长沙已成为吴正荣和妻子无法割舍的第二故乡。当笔者问及他今后是否将助残之路继续走下去时,吴正荣笑着说,他希望将面包店打理下去,能让更多聋哑人得到培训,最终自食其力融入社会。“更希望我能和民间慈善机构合作,将爱心传递下去,永不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