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波大使接受凤凰卫视欧洲台采访谈中德关系 |
2011-02-25 |
2月10日,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就中德关系及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等接受了凤凰卫视欧洲台的采访。采访全文实录如下:
问:吴大使,您好!首先请您评述一下近期中德两国关系。 吴大使:谈起中德关系,我想换一个角度。我是2009年8月20日到德国来工作的,9月27日德国举行了联邦大选,之后产生了新的联合政府。原联合执政的两个党有一个换了,自民党成了执政党。那时候对中方来讲,希望了解德新联合政府对华政策有没有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德两国关系。我感觉新联合政府上台后,也希望能够和中国政府继续发展关系,双方都有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的意愿。所以,从去年一年来看,双方的互动很多,特别是高层的互动。2009年10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问德国,他是第一个当面向新成立的德国联邦政府和默克尔总理表示祝贺的外国领导人。后来,我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生和国务委员马凯先生都先后访问了德国。特别重要的是,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参加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专门抽时间来德国与默克尔总理会晤。德方也很积极,去年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先生、当时的总统科勒先生和总理默克尔女士都先后访华。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中德关系,德国新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中德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取得了健康的发展。 从去年来看,我们的双边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简单讲几个方面:第一,双方在公开发表的新闻公报里,把中德关系确定为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中德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磋商机制,这个外界听到以后好像印象不深,但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建立的第一个由两国总理牵头的政府磋商机制,属于第一次,今年就要开会了。还有一个是我们决定将业已存在的政府间的战略磋商机制由副部级提升为正部级。今年4月,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即将与杨洁篪外长在北京举行第一轮磋商。所以谈到中德关系还有一个说法,即从去年开始,中德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可以预期,中德关系在各个领域将会有深入的发展。 问:大使馆为促进中德两国关系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吴大使:我们做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德国的新政府上台以后,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拜会了自民党所有的部长,包括德副总理兼外长,其他的新任部长我也都拜会了,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中德关系发展的建议,进行了比较好的沟通。 第二个方面就是议会,议会换了很多新成员,我们在这方面特别注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像德中友好小组、气候变化委员会、人权委员会、欧盟事务委员会的议员以及其他对中国关心的议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参加了很多他们的活动。有些过去我们没有接触过的议员在接触了以后觉得中国人很开放,谈问题也很直率,既肯定成绩又不掩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个方面就是做基层工作,我们使馆和我本人到各个州去做一些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联邦德国总共16个州我去过14个,跟他们有广泛的接触,效果是不错的。因为德国人民特别希望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关心的问题中国是怎么看的。另外就是做广大民众的工作,这个工作做起来非常有意义。首先是我们走出去,有的时候我和议员一起下选区,他讲他的政策,我讲中国的事。我跟他说“对不起,我抢了你的风头了”,因为他讲的事情大家都熟悉,我讲的大家不熟悉。我利用他的平台给他的选民讲了很多中国的事,当地的报纸反映也很好。另外我们也请进来,比如说我们使馆也有开放日和开放活动。去年我们请了十几拨普通德国民众来使馆,我有时间就见他们,跟他们聊一聊,看看中国的电影,品尝中国的小吃,双方的感觉都非常好,像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去年我们请了200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这些孩子走的时候家长不是很放心。他们一到中国就开始写信了,说在中国特别好,走的时候跟接待他们的家庭结为很好的朋友。 还有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做媒体的工作。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国国民是有看法的,评说不一,但是媒体在促进两国关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我跟他们进行了很多的接触,比如接受了《世界报》、《法评报》、《柏林日报》和法新社的采访。除了接受采访以外,我们要更多地跟他们沟通。我和德国电视二台高层及20多名资深记者用英语座谈了两个多小时,双方都觉得虽然观点不同,但很有收益。我与《世界报》的发行人和外交政策主编也讨论了很长时间,双方都觉得很有意思,他们觉得我敢于说自己的观点,他们虽然不完全同意,但也认为很好。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 我觉得我们这样广泛地做德国各阶层人民的工作,对于推动中德双边关系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经过一年多中德双方共同的努力,中德关系得到了平稳顺利的发展。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使中德关系站在了进一步全面发展的新起点上。 问:外界有观点称,目前在经济关系上德国对中国的依赖大于中国对德国的依赖,对于这样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呢? 吴大使:德国去年的经济发展得不错,增长了3.6%,而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三来自外贸。按照传统来讲,德国出口的70%是在欧盟国家里实现的,换句话说,欧盟国家对德国的出口是很重要的。去年前11个月,德国对欧盟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9%,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7%。从这些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对于德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其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机器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和电子设备都十分重要。 在过去的20年里,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平均每年增长16%,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市场和购买力对德国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德国的市场和技术对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都是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业基本是低端和中端的,而德国的制造业很多都是高端的,有很多创新产品。这些对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很重要,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出台以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可持续能源、清洁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这些领域实现转变,我们都需要和德国合作。所以如果讲到相互依赖的问题,我看是不是能这样看,即中德之间随着贸易关系和合作的发展,我们相互之间利益的融合,相互依存度增强了。我们是一个共荣共生、共同繁荣的关系。 问:除了经济方面,中德两国在未来的一年里在文化教育方面会有哪些交流和合作呢? 吴大使:现在中德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很活跃。比如说我们刚刚过了兔年春节,在这期间黑龙江艺术团到柏林和杜塞尔多夫进行了演出。今年1月开始,中国非常着名的杂技芭蕾“天鹅湖”已经开始在德国巡回演出了。除了大陆来的,现在在柏林演出的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乐团。这也是把我们传统的音乐带给音乐之乡—柏林的观众。今年下半年柏林将举行“亚太周”,我们准备全面参与它的活动,介绍我们的文学艺术。 德方也有些安排,比如说4月,德国的三大博物馆将联袂在北京举行一个叫“启蒙的艺术”的展览,它在北京为期一年。据我所知,德国的三大博物馆从来没有联手在国外展出过,这次是中国把他们团结起来了。另外,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柏林戏剧团也准备到中国演出。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筹划一个更大的活动,这就是从明年开始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我们已经得到德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把我们人民之间的理解、友谊和沟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古人说,“国之交在民相亲”,我们要做好“民相亲”工作。 中德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往来也非常多,简单举几个例子吧,第一是课程上的合作,相互承认学分。德国的高等教育是国际水平的,这种课程合作对于提升中国的教学水平,使我们的教学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互承认学分对于中国和德国的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便利;第二是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包括博士研究生。实际这个工作已经在做了,我们已经在6个教学机构里设置了联合培训博士研究生的站点,准备把它增加到10个;第三,中德之间的合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职业教育,德国之所以在制造业、实业方面以质量着称,就是因为它的职业教育搞得非常好。双方在酝酿成立一个中德职业教育联合领导小组,这将大大推动中国的职业教育。因为据我所知,中国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只有26%,7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要接受某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如果能提高这方面的教育水平,对于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和产品质量都是非常有好处的。除此之外,我们按照习近平副主席宣布的一个计划,今年将再邀请200名德国中小学生到中国去夏令营。我们还准备请德国的中学校长到中国去访问。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指导,在德国培养更多教授汉语的当地老师。 问:2011年伊始,中国国家副总理李克强率领代表团访问欧洲,其中也包括了德国,并且还购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国债,对于这种拉近中欧关系的举措,您认为对中德关系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吴大使:从宏观来讲,不论是欧盟还是欧元区,对德国都非常重要。德国也是欧盟和欧元区最重要的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候,“救火”主要依赖德国,掏钱的也主要是德国。德国既在欧盟和欧元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同时也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宏观上讲,如果欧元区、欧盟垮了,对德国是灾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微观上讲,德国是四个主要重债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的债权国。德国在它们那里拥有的债券总量是5127亿欧元,这笔帐要是泡汤对德国经济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就德国而言,既需要救助欧元,也需要帮助欧盟。所以从这两个角度讲,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任何支持欧元稳定、支持欧盟继续发展的行动和采取的措施,德国都是欢迎的。 这次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欧洲期间,我们购买了一些重债国的国债。这个行动就德国而言,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是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元区国家、欧盟国家发出了一个提振信心的积极信号,我们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你们;第二是我们采取这个实际行动以后,对于稳定欧元、使重债国摆脱困境确实是有帮助的。这反过来对欧盟最大的经济国家—德国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采取的行动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盟是有利的,是利好消息。 问:现在国际上已经越来越认可我们中国的地位了,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自信、非常明确自己立场的国家。但是,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我们还要做出哪些努力来确立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 吴大使:我觉得,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自信。我特别欣赏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自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方向明确,信心十足,我们也在向世界各国宣介我们的立场和观点。为什么最近外界觉得中国这么自信,有明确的立场呢?我觉得有一点是因为人们对我们关注更多了。其实过去我们也说,但没人听,现在大家都在听。这和以前有所区别。中国大使和外交官出去活动,过去人家不太注意,现在是万众瞩目。 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政治决断问题。为什么这样讲,首先从我们中国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发展成一个很成熟的市场经济。尽管这个市场经济有中国特色,但是它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环顾左右比一比,欧盟承认的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有的国家,它们做的远远不如我们好。所以我想合格不合格,在这个问题上就说不清了,比我们差的过关了,我们还没毕业。第二个,这是一个政治考量。我们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和欧盟互为在本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还是德国人告诉我们的,有45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经营,95%都盈利。像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又能够盈利的市场,又是你的全面战略伙伴,你就不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平等,说的不好听一点,这是一种歧视。所以我们认为,第一,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市场经济更加完善。第二,我们要继续向我们欧盟的同事们及驻在国的领导人解释,为什么应该给予中国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第三,我们也敦促他们从宏观战略来考虑,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最后,我想讲一句话,就是承认中国的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欧盟各国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