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德中资企业建个“温暖之家” |
2011-01-29 |
春节将至,身为德国五矿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韩刚变得更加忙碌。与往年不同,如今他都不再仅仅是一位“老总”,而是增加了一个新身份——北威州中资企业协会会长,为在德中资企业建个“温暖之家”已成为他的一项新工作。
“去年6月28日,我们在杜塞尔多夫着名的‘咚哈尔’音乐厅宣布了协会的诞生。转眼间,它已经运转半年多了。”韩刚不无感慨。作为首任会长,他见证了协会经反复酝酿、最终付诸实施的全过程。 韩刚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准了北威州这个德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总量最大、吸引外资最多的“工业心脏”,决定到这里落户生根,进而提升技术水平,挺进欧洲市场。 据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统计,截至2010年底,在北威州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超过700家,其中包括五矿、华为、本钢、三一重工等一批知名企业。而在2003年以前,这一数字不过为100多家。 然而,相当长时间以来,中资企业大多处于散兵作战状态,面对各种困难和不适应,只能独自应对、慢慢摸索,彼此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当地政府和商业组织面前也缺乏“合力”。因此,建立北威州中资企业自己的组织,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把这个协会办成中资企业在北威州一个温暖的家,让它成为中德企业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韩刚对记者说。 翻开协会成立半年来的活动表,可以清晰感受到协会组织者的用心与努力:2010年7月底,召开首次会员大会,确立工作重点;9月上旬,组织会员访问安特卫普港,与当地物流公司展开合作探讨;同月中旬,举行首届企业经验交流会,探讨本土化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议题;10月初,邀请杜塞尔多夫移民局和劳工局官员,就会员高度关注的劳动移民事务举办专业咨询与讲座;11月中旬,与当地知名的涉华事务律师、税务师和咨询经理探讨德国税制和经济法体系; 同月下旬,举办第一次中医养生讲座,提醒会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注意保护身体健康,并组织会员参加当地华人组织的羽毛球赛…… “一场场活动凝聚了中资企业的力量,使北威州中资企业协会在德国站住了脚,在中资企业间越发深入人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韩刚说,“短短半年时间,协会的会员数量已翻了一番,从最初的20多家到现在的47家,其中包含许多北威州具有实力和代表性的中资企业。” 此外,一些德国企业还以联席会员的身份加入协会,希望与中国企业增进了解,共寻商机。 韩刚还告诉记者,北威州中资企业协会的工作模式与一般的华侨华人联谊组织不同。它设立了独立运作的秘书处,聘请了专职人员打理协会的各项工作,而相关开销直接来自会员交纳的会费。 协会秘书处负责人朱蕾告诉记者,展望2011年,协会除继续加强会员间往来外,还将更多地以协会整体的名义,扩大与当地工商会、投资促进机构和德中经济联合会的沟通与合作,力争为中资企业在北威州乃至德国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这五六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不仅数额在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在提升。”韩刚说,“中国投资规模越大,带动就业越多,德国政府和商界就会越发重视发展与中国企业的关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深信,协会将因此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华社记者韩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