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德科学促进中心成立1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 | ||
2010-10-21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科学基金会庆祝中德科学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德科学中心)成立10周年暨中德合作战略研讨会10月19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柯睿礼,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以及约240名来自两国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在中德科学中心举行的庆祝活动。
陈宜瑜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国际合作,到目前为止,已与69个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投入了15.6亿元人民币,资助了3万余个合作研究、学术研讨会和人员交流项目,成为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宜瑜强调,面向未来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以“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基金发展的战略导向,顺应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深入推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战略型国际合作水平,鼓励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化与外国科学资助机构的合作,为繁荣基础研究、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人类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0余名来自两国长期从事中德科学合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学家在中德合作战略研讨会上回顾了10年来中德合作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10年中德合作的前景,并从战略和政策的高度对未来10年的中德科技合作提出了建议。
据介绍,中德科学中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建立,旨在推动和促进中德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合作与交流的资助机构。1995年11月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共同建立中德科学中心的合作协议,两国时任总理出席签字仪式。2000年10月19日,中德科学中心办公大楼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德国科学基金会向中德科学中心投入经费近3亿元人民币。中德科学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了中德科学家之间,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到目前为止共有1.4万名两国科学家得到中德科学中心的资助,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德科学中心独特的管理体制、公正的评审机制、高效率的运行方式深受中德科学家欢迎,为中德科技合作架起了一座宽阔、坚实的桥梁。
(选自《科学时报》 2010-1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