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绿色革命需要时间 |
2014-02-05 |
作者 弗朗克·泽林 北京的天气也有像本周伊始这样,与挪威的天空一样蓝,像慕尼黑的空气质量一样好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好天气不仅仅只有在大量中国人因为过春节离开大城市的时候才有。但同时天气糟糕的时候也越来越糟。所以,当下在北京的年轻人之间很流行的一种做法是,用智能手机察看空气质量,如果上海雾霾的更厉害,他们就会幸灾乐祸的把这个消息发送到网络社交媒体的朋友们那里。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大多也只会持续几天,最多只能持续到风向一变,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又超过上海的时候。
对于中国来说,能够允许这种黑色幽默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两年前,政府还禁止了一切能够反映空气污染指数的手机应用程序。当时,政府把有毒的雾霾一会儿说成是大雾、一会儿又说成是水汽。而且,其他的一些与环境有关的丑闻,比如说食品中毒、饮用水受污染等方面的消息政府也是能藏就藏,能瞒就瞒。但时至今天,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第一话题。官方报纸在社评中不断鞭策政府,应该痛下决心解决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表态称,不愿意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只是随便说说吗?应该不是。习近平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关系到了政局的稳定。所以,本届政府在不久前推出的五年计划中,为环保方面的支出是前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倍。 从2014年1月开始,包括多家重点国有企业的15000家企业必须实时公示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信息。就连一直持批判态度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cources Defence Council)也将此视为中国人在环保方面所奉行的最大力度的政策。本周伊始,中国政府宣布了接下来必须要做到的几件事情:政府将着眼于农业改革,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对农业生产机制的改革。北京愿意提供补贴,让农业生产变得环保。除此以外,还将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生产危害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大约330万公顷 污染严重的土地无法使用,这相当于整个比利时的国土面积。
至于新推出的政策是否能够奏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虽然环保方面的规定变得越来越严格,但也会遭到许多利益集团的抵制。许多国有企业担心,如果遵守环保规定的话,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另外,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政府干部不甘心不能像20年前的沿海城市那样大干快上,而必须更加缓慢、更加小心翼翼的推动经济发展。 另外一个相当明确的事情是:如果北京方面有决心改变现状,需要为此付出高额代价的不仅仅是中国。我们欧洲人也必须为中国必要的改革措施埋单。我们购买的大多数廉价产品都产自中国。这些产品之所以能那么便宜,是因为 我们没有为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埋单。中国成功推行环保措施也意味着,我们的购买力将降低。我们必须对此做好准备。而这只是第二糟糕的情况。第一糟糕情况是,如果环境问题抑制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出口额就会大幅减少。这意味着:德国经济界和政界的共同目标应该是帮助中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环境上的原因,也出于经济上的考量。
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帮助,这一原本就已经冗长的过程还会变得更加漫长。因为就算是中国政府像当前这样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太可能在几年内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中国太大,人们环保意识的发展速度太慢。像一个国家在其他领域,比如说教育、法制、社会等领域的大型改革方案一样,环保也是如此:这样一种深刻的转型,不是几个月或者几年的事情,而是一代人的事情。德国也用了这样长的时间让鱼儿重返原本被重度污染的莱茵河,让鲁尔区的空气中不再有煤炭的味道。 作者: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他是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从20年前开始生活在北京,曾任经济周刊驻华记者。 |